提問者:wangjiatonglov2013-02-26 00:00
我在一個電視頻道上看了一眼但是沒記住這個城的名字
奇特的臨海臺州府城門 城墻,是古代人民為了防御外敵入侵,達到自衛(wèi)、保衛(wèi)而修筑的軍事設施,是善良的民族為追求和平而構筑和諧社會的表現;城墻,也是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建筑文化的遺存,有極高的歷史、科學、藝術價值。 坐落在臨海的臺州府城墻,由于地位作用重要,在經歷了1600多年風霜雨雪后,如今仍然巍然屹立,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現存的臺州府城墻全長4671米,城墻的設施包括敵臺、墩臺(馬面)、城垛、城門、護城河等,都發(fā)揮著各自的特有功能。由于功能不同,使臺州府城墻從古到今,不但承擔著臨海城區(qū)的防御功能,又承擔著臨海城區(qū)的城市防洪功能,成為集防御、防洪于一體的城防雙重作用,而且敵臺、墩臺(馬面)等在建造結構技術、型制特點上都十分奇特,特別是城門建造更特殊。 城門,眾所周知,是一座城市人民生活、生產,里外互通的交通要道,同時城門又是戰(zhàn)爭防御需要的軍事設施。當戰(zhàn)時受到外敵入侵時,城門又起到“卡”的作用,關閉城門,阻隔入侵敵人,達到拒敵于城外的要塞作用。 一、城門的防御作用 每座城墻,都根據城市和外接道路的需要,開設數個城門。城門一般都設一道門,門由兩扇組成。而臺州府城墻的城門則由兩道門組成:一道是城門,一道是防洪閘門,即城門在內側,閘門在外側。城門平時日開夜關,供百姓通行。閘門在抗洪防洪時使用,平時閘板放在城樓上。 臺州府城墻遺存有4座城門,包括4座完整的甕城。甕城為半圓形,在主城墻外側。甕城門在全國其它城墻中,都對主城門直開一個門,或不對主門而偏開。而臨海城墻的甕城門,全部靠近主城墻旁,左右各開一門(上下水方向),它完全出于戰(zhàn)略、防洪的雙重需要。 古代戰(zhàn)爭時,入侵之敵,若要攻打一座城市,首先要奪取這個城市的“制通權”,即先攻下城門。守城將士,為了保衛(wèi)城內百姓安全,即刻派精銳力量到城外與敵交戰(zhàn),抵擋入侵之敵,拒敵于城外。如若出現力不抵敵,敵強我弱,守軍則迅速撤回甕城內,快速關閉甕城閘門與甕城門,利用城墻居高臨下的優(yōu)勢,向敵人射箭、扔石頭、扔火球等,閉城死守。當敵我力量懸殊,甕城城門被敵攻破后,敵人沖進甕城內,突破了二道防線。這時,守軍利用甕城圍護四周的優(yōu)勢,居高臨下繼續(xù)向甕城內射擊,扔殺傷武器等,退入的守軍,則利用主城門的通道,配合城上將士,圍殲進入甕城內的小股敵人,形成“甕中捉鱉”。如果敵人攻城力量仍十分強大,連續(xù)增援攻打主城門,并結合火攻城門等特殊戰(zhàn)術,守軍難以招架時,主城門就有被攻破的危險,若主城門被攻破,守軍不但捉不到“鱉”,敵軍反而可以長驅入內,城破也。但是,臺州府城門在設施上還有一道起著“殺手锏”作用的奇特結構——天窗。 二、天窗的防御作用 天窗,顧名思義,是直通天的窗,叫天窗。而臺州府城墻的天窗,目的是為了給攻城之敵以致命打擊,再次形成銅墻鐵壁,成為一個重要的戰(zhàn)術機關的結構。該“天窗”位于城門通道門后的頂部,城樓地面中間,不用磚卷封閉而開的長3.5米,寬2.8米的長方形直通窗洞(每個城門的天窗規(guī)格根據城門的大小而定)。平時該“天窗”鋪設活動樓板,不影響城樓的使用功能,戰(zhàn)時掀開天窗上的活動樓板,可直觀地面,成為軍事防御設施的最后一道“殺手锏”。 倘若敵軍后續(xù)力量特別強大,不斷增援進入甕城,攻破了主城門后,敵人就會勢不可當地擁進城內。這時守軍就利用最后的“殺手锏”。他們立即掀開蓋在“天窗”上的活動地板,將早已準備好、并堆放在天窗四周的石塊,從天窗處直接推下,直擊敵人。擊下的石塊,一方面當場擊斃敵人,一方面又能在門洞內,如填渣石般壘起石墻,再次形成銅墻鐵壁,把整個城門封堵,阻擋敵人前進,達到不可翻越的目的。臺州府城墻門這一奇特的軍事結構,不但在全國城墻中實為稀有,而且在城市防洪中也獨創(chuàng)一幟。 三、城門防洪作用 臨海老城區(qū)3.99平方公里,全部由城墻包圍。西南臨靈江,距上游始豐溪、永安溪的三江匯合處6公里,東南的大田港、義城港又匯聚城區(qū)注入靈江。每年臺風季節(jié),臺風夾著暴雨,導致山洪暴發(fā),上游洪水下泄直沖城區(qū),加上靈江下游大潮水頂托,導致城區(qū)履遭洪水襲擊。早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(978),吳越國王錢俶為表忠誠“納土歸宋,毀各地城墻”,而十三州之一的臨海古城系在其列,但因其西南靈江段有防洪作用才得保存。慶歷5年(1045),“大水毀城郭,死人萬余”后,朝廷遣太常博士知州彭思永至臺重修城墻。到了元朝,朝庭曾下令天下拆地方城墻,臨海城墻又因抵御靈江洪災的特殊功能,只拆子城,其余的仍保持原貌。據有關史料記載,臨海城區(qū)發(fā)生較大的洪災20多次,其中北宋慶歷五年(1045)六月,“大水壞郛郭,殺人數千”;北宋政和二年(1112),“大水壞城,淹死者無數”;南宋紹定二年(1229)九月,“天臺、仙居水自西來,海自南溢,俱會于城下,防者不戒,襲朝天門,大翻括蒼門城以入,雜決崇和門側城而出,平地高丈有七尺,死人民逾二萬,凡物之蔽江塞港入于海者三日”;明隆慶二年(1566)七月,大水“入城三日,溺死三萬余人,壞室廬五萬區(qū),死者無數”;清順治十五年(1658)秋,“大水決郡西城,人多淹死”;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八月,大水溢城,平地高丈余,害禾稼,壞公廨民舍無算,案牘盡沒,溺死者眾“;1949年10月6日臺風,靈江水位高達10.03米;1962年9月3日至7日,在福建連江登陸的14號臺風,過境臨海時造成特大水災,靈江西門水位高達12.1米,城內最深進水達2.5米多,為解放后最高水位。1997年8月19日,11號臺風,靈江西門水位高達11.34米。 每次臺風襲擊,臨海沿江的主城門、甕城門全部關閘,阻止洪水入城。為了防洪需要,臺州府城墻的主城門與甕城門都作了特殊設計,特別是沿江邊的甕城,為減少洪水沖擊,全部為半圓形,西邊沿江受洪水直接沖擊的墩臺(馬面),上水方為弧形或斜形,下水方為方形(未受洪水直接沖擊的沿江墩臺仍為方形)。每座甕城開設對稱的左右(上下水)兩個門,主城門及甕城門外側全部加閘門。防洪閘門,由數塊很厚的木板組成,通過城墻兩側的一條槽,然后從上向下一塊一塊放下,形成閘。當洪水來臨,靈江水位上漲時,閘門放下(即關閉)開始防洪。當退潮泄洪時,開啟甕城下水方和主城門的閘門,排泄城內積水。 在泄洪時,城墻上的天窗又發(fā)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。 四、天窗的防洪作用 臨海古城墻在經歷了洪水的屢毀屢修,設計者總結防御與防洪經驗后,使這個“天窗”又為泄洪時起到疏導、打撈漂浮物的作用。臺風季節(jié),特大洪災襲擊市區(qū),當洪水沖毀西邊個別地段的城墻后,造成市區(qū)一片汪洋。在靈江潮水退潮時,南邊的興善門、靖越門和靖寧門等城門,立即開啟閘門泄洪。在泄洪過程中,城市內有的居民家房屋倒塌,有的家什被沖出,形成漂浮物,與洪水一起向泄洪方向漂浮。而這些漂浮物一旦堵在城門口,造成城門口水流阻塞,排水減緩。而此時人又不可能下到這湍急洪水中,把漂浮物推開。因此,該“天窗” 既能成為阻擋敵人,又能在泄洪時起到疏導、打撈漂浮物的特殊作用。一旦漂浮物堵住城門,人們就站在城樓內的天窗上部,通過竹竿、閘鉤等,將這些漂浮物撈起,或者打散后與洪水一起漂出城門,保證了泄流的暢通。天窗在泄洪時,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。 五、城門卷頂超封門 一般城墻的城門,都是城門卷洞與門上方所剩無幾,留有一點空隙,而臺州府城墻的所有城門,都是門圈上部卷頂高出門圈1米多。做法是:城門卷頂超過封門口,向上空留米許再卷磚頂,即城門外門洞卷頂在2.5至3米高,城門內門洞卷頂高4米左右。這有兩個目的:一是利用城門上方的空間,使城門開啟自如,增加接觸面,加強密封度。二是為了減小外閘門口較低的厚度,使騎士不長時間低頭通過城門,進出方便,又考慮到城門的整體美觀,所以設計了外低內高的甕城門通道頂。 因此,臺州府城墻的城門以結構奇特、功能齊全,集防御、防洪的雙重合一元素,大大地提高了臨海城區(qū)的城防能力而聞名于世。
回答者:abu35442016-02-16 00:00
中國歷史上,成本最高的一次賭石是“和氏璧”。相傳在2000年前的楚國,有一個叫卞和的人,他發(fā)現了一塊璞玉。先后拿出來獻給楚國的二位國君,國君以為受騙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。卞和無腿走不了,他抱著璞玉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,
提問者:sanmub0012016-01-06
不貼膜對車子使用、行駛上影響不大。但如果有條件建議貼膜,貼膜的好處很多,前檔貼膜后,可減少太陽光有害光線對車飾部件的老化時間,也可以減少有害光線對人體的傷害,還能防止玻璃破碎飛濺,還能加大玻璃硬度,有實驗表明沒有貼膜的玻
提問者:百事可樂11182014-01-31
是前面的還是后面的,前面的把機蓋打開,在風擋玻璃的下面有個出水口,那里很容易堵,用手捏捏那個管子口就可以,后面的在后輪的后面,也是用手捏捏就可以,3000的通病
提問者:tnthanh2082013-04-28
我國是文明古國,科學技術在18世紀之前一直處于世界領跑地位,科技創(chuàng)新、發(fā)明一直占世界總量的60%,偉大的水利工程數不勝數。代表作:鄭國渠、都江堰、靈渠、京杭大運河、錢塘江海塘。 鄭國渠 戰(zhàn)國(公元前475-公
提問者:xsh89122013-09-04
小約最近聽說又有女粉絲為劉德華守身20年,震驚之余,也感慨劉德華個人魅力之強大。劉天王不僅擁有一大票忠誠的女粉絲,也有眾多男性粉絲,他這么多年來叱咤演藝圈,不只是因為長相、演技、歌喉,他的魅力被稱為一種精神!皠⒌氯A精神
提問者:cai51432016-07-04
中國歷史上,成本最高的一次賭石是“和氏璧”。相傳在2000年前的楚國,有一個叫卞和的人,他發(fā)現了一塊璞玉。先后拿出來獻給楚國的二位國君,國君以為受騙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。卞和無腿走不了,他抱著璞玉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,
提問者:utyok2013-03-08